close

歷史沿革

北投普濟寺,初建於明治38(1905);佛寺採用日式風格,混合了日本傳統

 

「和樣」、「大佛樣」以及「禪宗樣」三種類型;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簡樸淡

 

雅且莊嚴古典保存完整,為北投古蹟之一。當初在台灣日治時期,由於其信眾

 

大多為當時鐵道員工且該寺為鐵道員工所捐贈興建的寺院,所以又名「鐵真

 

院」;於台灣光復後,「鐵真院」則更名為「普濟寺」。寺中有為當時鐵道部

 

運輸課長村上彰一所設的「村上彰一翁碑」

信仰

此寺雖是佛教,但並非台灣佛教,而是台灣罕見的日本真言宗佛寺,寺中供奉

湯守觀音,北投民眾都視這座佛寺為溫泉守護寺。為何稱觀音菩薩為「湯守觀

音」?「湯」就是溫泉,「湯守」就是「溫泉守護神」之義。另因供奉的觀音

佛像手抱嬰孩,其旁樟樹又貌似孕婦狀,故信徒中不乏有人以「送子觀音」稱

之。其實「守護神」的觀念與「菩薩」意義略有差異,但仍可看出觀音信仰過

去在東亞社會中已具相當之重要性。

普濟寺主殿旁有一座涼亭,涼亭內佇立一尊地藏王菩薩的石像(日治時期稱為

「子安地藏」),背部刻有「正心妙覺」,過去曾經懷疑是西元1909年「北投

溫泉雜誌社」所指的「湯守觀音」,但石佛像背部另有一行被水泥覆蓋而看不

太清楚的「昭和5年x秋勸請」等小字,似乎又代表著這尊石像,是從1930

後被移來的。北投普濟寺至今仍保持日式祭拜儀式,也就是先行拜殿內菩薩,

而後才拜外面的天公,不同於台灣傳統的祭拜方式。

建築

普濟寺的建築相當簡單,採日式風格,混合了日本傳統「和樣」、「大佛樣」

以及「禪宗樣」三種類型,感覺很像三芝那的緣道觀音寺;她的屋頂不像一般

寺院為重簷三進,是屬於所謂「人母造」的形式,相似於單簷的歇山式建築,

整體風貌呈現一黑瓦木造寺院;屋頂兩側的「山花」,也就是日本人稱為「妻

壁」及屋頂的裝飾物也各有特殊名稱與途,如「三花懸魚」及「破風」,可用

以遮蔽橫樑或構造物的尾端;另外像「鬼瓦」即屋脊最兩端的構造物,則用以

固定大樑,並有鐵真院的徵紋作為裝飾。

該寺面寬亦比一般佛寺小,約為三開間,進深也僅有三開間。是一個正方形的

小佛寺,寺的屋頂向前伸出,成為入口玄關,此為日本江戶時期常用的形式。

平面佈局保存極為完整,包括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皆呈現簡樸淡雅且寧靜莊

嚴之美;大殿內部為日本唐風建築,全以檜木雕刻建造,並採卡榫式銜接木造

建築,為表示慎重,主樑有「上棟式」的字樣,並立有當初負責監造的小木牌

及紀念文。地面抬高舖上塌塌米,方便跪坐禮佛;所使用的建材都是高級

,保養得相當良好;在入口玄關可看到門栱及虹樑的精美雕刻,除此之外,

其旁的鐘形窗,設計特殊,是必看之處。

另外有個有趣的小地方,普濟寺的匾額是由右任所題的喔。

有機會,不妨到該寺去走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golf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