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觀音殿內乾隆乙末年的蟠龍石柱
這次有機會來參觀這間百年古廟,重新體驗台灣廟宇之美;西方建築有他的美感,外觀造型曲線的勾勒,巴洛克的不對稱之美,都是獨到之處;但我卻認為台灣傳統廟宇建築卻是處處充滿驚喜,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小角落都有他用心的地方,匠師的用心,信徒的虔誠,我想是支持這傳統之美最重要的力量;感謝助手Lisa(暫名)全程協助拍攝及解說,希望他老闆能給他好好犒賞一番,因為確實是很稱職!! 建廟沿革 二級古蹟朝天宮(公元1700年建),4進縱深式殿宇,真的很大,相關資料請google;比較有趣的是一開始只是一間小廟的她,歷經多次重修才有現今的規模,目前在第3進觀音殿前的蟠龍石柱就是當初留下來的,好好去欣賞吧!! 明治38年,嘉義大地震,一代名師陳應彬主修,想欣賞大師手藝的,朝天宮是決不能錯過的!! 空間配置 「四落八殿,一埕七院」是朝天宮獨有的稱號,分述如下: 三川殿、正殿、觀音殿、聖父母殿、三界公殿、文昌殿、雙工殿、祝生娘娘殿 一廟埕 正殿前天井、凌虛閣前天井、聚奎閣前天井、觀音殿前天井、三官殿前天井、文昌殿前天井、聖父母殿前天井
這張照片僅獻給宜蘭文化局陳阿添
建築特寫
寺前程
廟前埕有大小獅各1對,小獅為咸豐2年所留,為玉昌湖青斗石雕成,肌肉結實(摸的出來喔)、背部曲線優美。
埕前另有4海龍王石雕,為大正初年作品,像這樣以4海龍王護衛大門的是台灣唯一的特殊例子喔!!
這尊實在不好照,因為旁邊有賣氣球的阿桑擋住@@~~
三川殿前廊
2通3瓜的棟架,屋頂為重簷假四垂,就是陳應彬大師的作品;屋頂剪黏天官賜福、福祿壽三仙、八仙等都是名將江清露的作品!
另外在屋頂下方的墀頭上面還有「憨番扛廟角」的交趾陶人物,像這樣的設計,一直是我看廟的重點,因為實在有趣極了;在結構應力傳遞的路徑上特別設計這樣一個人物來代表承受外力,這樣的巧思,真是只有我們聰明的中國人想得到!!
前後簷口的吊籃造型很多樣,上面的流蘇還可隨風飄動~~
樑上則有陳應彬大師所作流動造型的溜金蠣虎斗拱,及龍頭門簪
前後簷口有生動活潑的人物故事,均為大木匠師陳應彬的得意之作
對看架上有螃蟹斗座,取「高中科甲」,而且在螃蟹大螯上面有「三元」、「及第」的字樣,連這種細微的地方都有巧思在喔!!不過說真的,你站在下面,肉眼看得到,我跟你姓~~
三川殿前廊對看牆上虎垛邊雕著「猛虎下山」 另門神不繪武將,而以宮女和太監為題材,符合媽祖和藹可親的神格 龍虎聽 兩廳屋頂亦為假四垂形式,門內藻井為少見扁長型「長枝八角蜘蛛結網」,蠣虎造型多變,頂心明鏡則雕以團鶴與牡丹花,象徵一團富貴。 門神則為台南名師陳壽彝所繪,喻風調雨順,持劍者為風、持琵琶者為調、持傘者為雨、持小蛇者為順。 看不出他拿蛇,可是他真的是順阿,嗚嗚嗚~~ 三川殿內部 2通三瓜的殿內棟架,金瓜筒上雕「老鼠咬金瓜」,且還雕了一個諧音「慶」的磬牌;小老鼠在畫面中間,仔細找喔!! 三川殿內的看架做成斜栱狀,且上雕有八仙喔!! 象形斗座的項頸掛磬牌,表示吉祥喜慶 鐘鼓樓跟左右護室 鐘鼓樓是民國61年特請澎湖名匠謝自南設計,歇山重簷室屋頂,為仿木構造的水泥建築。 鐘樓 鼓樓 正殿與拜殿 正殿於54年改為鋼筋水泥,面寬三開間,正殿神桌留有陳應彬捐獻的落款,很有趣!其他像是螺旋式藻井、各式匾額等,因光線的問題,實在很難拍;有興趣的人自行前往觀賞吧!
神桌上置有「萬年香火」爐,是咸豐間泉州信徒所捐 殿前有一對八角蟠龍石柱,也是咸豐初年置,龍身盤繞有力,拔都拔不下來,標準清朝中期的風格! 兩邊對壁上有清宣統3年進士晉江林羽鶴撰書的石雕,左雕「樵讀」右雕「漁耕」 真的雕的很細緻 凌虛閣與三界公殿 三界公殿位於正殿左翼,主祀三官大帝,神格僅次玉皇大帝;樑上懸「得貫三元」匾額,為大正元年重修時所立。 凌虛閣上步口棟架的瓜筒緊抓通樑員光,並施雕工靈巧之雕刻。 觀音殿 觀音殿主祀觀音菩薩,是朝天宮內最老的建築,為清初乾隆時期的建築風格,殿前有一對蟠龍石柱,請參第1張相片;簷下大石前的台階上有孝子釘,強調孝順的重要。 殿前方正對正殿的後牆,有紅磚砌成的「卍字不斷」 兩側彎弓門上也有少見的窯後雕磚組砌藝術作品 後埕 後埕有少見的堆塑作品,意思為「天官賜福」、「祈求吉慶」 另有許多碑文,如乾隆40年「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 大正元年「嘉義廳北港朝天宮增修改築紀念碑」 民國73年「續誌碑」(因為在施工,所以有討人厭的電線) 聖父母殿 主要在拜媽祖的爸爸媽媽,左側為開山堂,堂內奉祀朝天宮第1位住持樹璧和尚及歷代住持牌位 聚奎閣與文昌殿 聚奎閣位於正殿的西翼,步口廊棟架瓜筒伸出三爪,束隨是以軟團回首離虎的方式施作 簷下蓮花吊筒採「內枝外葉」技法 門扇上繪製24節氣神,但因為久經煙薰,導致整個門都黑媽媽,隱約只能看到一個大寒的字 文昌殿前御路雕製「雙龍戲珠」,為台灣最美麗的石雕作品;但因為目前施工,所以暫以鐵梯遮蓋保護 另外,文昌殿也保存一個鐵製的「雲板」,造型與磬相似的樂器,上面刻有「五星祠」、「五文昌夫子」及太極圖樣,是朝天宮專供祭典用的樂器 右邊擺的就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