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天的一早,就是本次京都行的重頭戲,梅小路蒸氣機關車館
在台灣從來沒看過有鐵道博物館,但這在日本是相當常見的,尤其是在京都的梅小路公園內,這個鐵道博物館還是蒸氣車的博物館咧~~
來這參觀,如果你有餘裕的時間,首推下午15:30的蒸汽車行駛
因為每天於11:00,13:30,15:30這3個時間會行駛蒸氣火車
而在15:30最後一趟行駛完後,約莫於15:40左右會上轉車盤轉一次,然後在15:45~16:00左右會添加煤水,最後於16:00上轉盤轉第二次並進入車庫
可算是一場完美的蒸氣車秀!!
所以如果時間許可,而你又是對鐵道很熱衷,可以好好在這待個半天,看看難得一見的火車秀~~
早上出發時,先把這幾天買的明信片到郵局寄一寄!!
我覺得國家的先進與否真的有差!!之前去泰國時買的明信片,將近一個月後才寄到家,但是這次在京都寄的,竟然在回台後的第3天就寄到了!!我真的相當佩服~~
日本的郵局一樣乾乾淨淨的,真的好舒服~~
接著我們就步行前往蒸氣機關車館!!總步行時間約20分鐘
首先會經過梅小路公園!!
這個公園很大,也沒甚麼人,在這可以很輕鬆地散個步!!
這就是整個梅小路公園的配置圖
路上有很明顯的指示牌!!
由於來得太早,到的時候還沒開!!
等到時間到了,就魚貫進入囉~~
這個站,其實就是以前的二条通的車站站房,模仿了平安神宮的建築設計,也是目前日本所存最古老的木造站房。
梅小路蒸氣機關車館成立於1972年,當年正逢日本鐵道開業100週年。因為1960年代後半起的日本鐵道,正逐漸淘汰掉蒸氣火車,於是動態保存了這些列為重要文化資產的蒸氣火車,且活用了原本就存在於梅小路機務段的扇形車庫,成立了這個蒸氣火車博物館。
其實這個扇形車庫跟台灣彰化的扇型車庫相似度極高!!
一旁向梅小路公園延伸過去的路線,便是乘車體驗行駛的路線,只不過要搭乘蒸汽機車牽引的列車,還要另外付200円的票價
原本是不想搭乘這蒸氣火車的,但是後來實在忍不住,加上票價也不過區區200元日幣,所以就想說來給他坐一下,不過不坐還好,坐了就覺得有點有趣,因為她就是沿著該線鐵路,先後退約莫500公尺,再前進回到原點,前後大約10分鐘~~
不過令人感動的是,隨著徵汽車移動所發出的氣笛聲,真的會感動人心呢!!
今日擔任本務機的是C612,由三菱製造的蒸氣車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因日本鐵路貨運量減少,貨運蒸汽機車大量剩余,而客用蒸汽機車缺乏。當時日本國鐵嚴格區別貨運機車和客用機車。并在經濟上沒有制造新型機車的能力。因此將剩余的D51型鍋爐與新制的C57型運行部分組合製成了C62型。1947年在三菱、日立等公司共生產了33輛。用于地方主幹線。1974年全部停駛。現有3輛被保存。其中2輛是動態保存。C612是JR西日本的梅小路蒸汽機車記念館、C6120是JR東日本保存。
旁邊還有告示牌,告知遊客注意煤灰的散播
這就是乘客席!!
蒸氣車的機械結構真是代表了力與美
出發前的準備!!蒸氣已經開始冒出煙囪外了!!
駕駛艙的操作開關真是相當複雜!!
當我們要準備上車搭乘時,這時司機先生把我叫住!!!
他到底要幹甚麼呢??
原來是打開鍋爐室讓我看看熊熊的烈火!!當下我真的覺得好感動~~日本對於鐵道迷的友善,真的是無所不見~~在台灣應該已很危險的理由,禁止讓人進入甚至拍照吧~~
接著就準備後退跟前進囉!!
旁邊就是JR的正線
坐完車後,就到一旁開始欣賞各式列車!!
首先是在旁邊的客車
整理得相當乾淨,讓你可以進去好好參觀,甚至坐下來休息!!
編號的意義,前面的英文字母如BCD是代表車輪軸數,B是2軸,C是3軸,D是4軸...。
數字 10 - 49是短程使用的炭水式火車頭,50-99是後來生產長途使用、馬力較大的火車頭,最後的數字只是製造順序。
原先編號為18900型,1928年改編號為C51型,它是日本國產第一號用于主幹線特快列車的蒸汽機車。從1919年到1928年,國鐵(當時鐵道院)濱松機廠、汽車會社、三菱等公司共生產了289輛。4-6-2車軸配列和1,750mm大動輪成為以后設計的客用機車的始祖。當初用于東海道本線,車名為"燕"號,是行駛于東京到神戶間的特快列車。日中戰爭時因戰事所需曾有16輛被海運到中國大陸,但是沒有其後它的消息。C53型登場后降級用于地方幹線。1966年全部行駛。現有4輛被靜態保存于京都梅小路蒸汽機車紀念館和其他地方。
C51型基本資料
車軸排列 | 4-6-2 | 爐柵面積(m2) | 2.53 |
整備車重(t) | 113.8 | 全傳熱面積(m2) | 167.8 |
動輪上車重(t) | 43.87 | 水櫃容量(m3) | 17.0 |
最大軸重(t) | 14.96 | 煤炭裝載量(t) | 8.0 |
動輪直徑(mm) | 1750 | 鍋爐中心線高(mm) | 2,400 |
汽缸直經×衝程(mm) | 530×660 | 總長(mm) | 19,994 |
鍋爐壓力(kg/cm2) | 13.00 | 總高(mm) | 3,800 |
在鍋爐室還有照明燈可以讓你一探究竟
駕駛室也是毫不吝嗇的讓你上去參觀拍攝!!
C53型是日本國鐵中唯一的國產三汽缸蒸汽機車。從1927年到1931年,汽車會社、川崎等公司共生產了97輛。以代替C51型用于東海道本線,它是行駛于東京到神戶間的特快列車。是可是三汽缸的閥動裝置構造復雜且維修困難。1950年全部停駛。現只有1輛在京都梅小路蒸汽機車紀念館被靜態保存。
C53型基本資料
車軸排列 | 4-6-2 | 爐柵面積(m2) | 3.25 |
整備車重(t) | 129.98 | 全傳熱面積(m2) | 220.50 |
動輪上車重(t) | 46.27 | 水櫃容量(m3) | 20.0 |
最大軸重(t) | 15.44 | 煤炭裝載量(t) | 8.0 |
動輪直徑(mm) | 1750 | 鍋爐中心線高(mm) | 2,530 |
汽缸直經×衝程(mm) | 450×660 | 總長(mm) | 20,625 |
鍋爐壓力(kg/cm2) | 14.00 | 總高(mm) | 4,000 |
所謂12-17,是煤12噸,水17噸的意思
C59型是繼C53型之后的用于主幹線的客運機車。從1941年到1947年在汽車會社、川崎、日立等公司共生產了173輛。主要幹線電氣化以后,用于九州和東北地方幹線。后又被進一步改造為C60型。1970年全部停駛。現有4輛被靜態保存于梅小路蒸汽機車紀念館和其他地方。
C59型基本資料
車軸排列 | 4-6-2 | 爐柵面積(m2) | 3.27 |
整備車重(t) | 137.15 | 全傳熱面積(m2) | 241.30 |
動輪上車重(t) | 48.5 | 水櫃容量(m3) | 25.0 |
最大軸重(t) | 16.17 | 煤炭裝載量(t) | 10.0 |
動輪直徑(mm) | 1750 | 鍋爐中心線高(mm) | 2,530 |
汽缸直經×衝程(mm) | 520×660 | 總長(mm) | 21,360 |
鍋爐壓力(kg/cm2) | 16.00 | 總高(mm) | 3,980 |
連續的3個車頭,在其間還有空中平台,可以讓你上去看看車頂的狀況!!日本的參觀路線真的是很貼心的設計!!
來個汽笛的特寫吧!!
在每個駕駛艙間有有平台連接,不得不說,真的很貼心!!
在車庫的壁上,放置著各式銘牌!!
D50型原來編號為9900型,1928年改為D50型。1920年代,日本的貨物運輸量增加,出現了要求更有力的貨物機車的呼聲。這種的背景下誕生D50型。從1923年到1931年,汽車會社、日本車輛、川崎、日立等公司共生產了380輛。最初用于主幹線貨運列車。新型機車登場后用于地方主幹線。其中有78輛改造為D60型為了輕減軸重。1971年全部停駛。現有2輛被靜態保存著。
D50型基本資料
車軸排列 | 2-8-2 | 爐柵面積(m2) | 3.25 |
整備車重(t) | 127.14 | 全傳熱面積(m2) | 222.3 |
動輪上車重(t) | 58.79 | 水櫃容量(m3) | 17.0 |
最大軸重(t) | 14.90 | 煤炭裝載量(t) | 12.0 |
動輪直徑(mm) | 1400 | 鍋爐中心線高(mm) | 2,500 |
汽缸直經×衝程(mm) | 570×660 | 總長(毫米) | 20,030 |
鍋爐壓力(kg/cm2) | 13.00 | 總全高(毫米) | 3,955 |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貨運增加,因此需要更大功率的貨運機車。D52型是日本鐵路史上最大功率的貨運蒸汽機車。從1943年到1945年,汽車會社、日本車輛、川崎、日立、三菱等公司和國鐵機廠(濱松、鷹取)共生產了285輛。當時擬定了制造400多輛的計劃,但由于日本敗戰,而停了制造。1948年,有49輛被改造為客用C62型。1972年全部停駛。現有7輛被靜態保存于各地。這個468號機是最後的號碼牌。
D52型基本資料
車軸排列 | 2-8-2 | 爐柵面積(m2) | 3.85 |
整備車重(t) | 136.89 | 全傳熱面積(m2) | 244.5 |
動輪上車重(t) | 66.29 | 水櫃容量(m3) | 22.0 |
最大軸重(t) | 16.6 | 煤炭裝載量(t) | 10.0 |
動輪直徑(mm) | 1400 | 鍋爐中心線高(mm) | 2,550 |
汽缸直經×衝程(mm) | 550×660 | 總長(mm) | 21,105 |
鍋爐壓力(kg/cm2) | 16.00 | 總高(mm) | 3,982 |
這台可是曾擔任搭載皇室的「御召列車」本務機的C581
C58型是國鐵機車中唯一車軸排列2-6-2的煤水車機車。采用D51型的近代設計及外形,并是9600型和8620型的通用式后繼機車。從1938年到1947年汽車會社、川崎等公司共生產了427輛。1974年全部停駛。現有1輛在東京西郊秩父鐵道公司線裏恢復運行,另有55輛被靜態保存。
C58型基本資料
車軸排列 | 2-6-2 | 爐柵面積(m2) | 2.15 |
整備車重(t) | 100.2 | 全傳熱面積(m2) | 137.6 |
動輪上車重(t) | 40.52 | 水櫃容量(m3) | 17.0 |
最大軸重(t) | 13.52 | 煤炭裝載量(t) | 6.0 |
動輪直徑(mm) | 1520 | 鍋爐中心線高(mm) | 2,400 |
汽缸直經×衝程(mm) | 480×610 | 總長(mm) | 18,275 |
鍋爐壓力(kg/cm2) | 16.00 | 總高(mm) | 3,940 |
D51也正是臺鐵DT650型
D51型中,最初登場的機型,從1936年到1938年,汽車會社、川崎、日立等公司共生產了95輛,這第一次型的機車號碼是D511-85、91-100,採用當時流行的流線型,煙筒的後面配置供水加熱器、砂箱、汽包。因其外形,又稱"蛞蝓(Namekuji)"型。這第一次型車軸上的重量分配不好,所以在量產型製造時,變更了供水加熱器的位置。D511保存在梅小路蒸汽機車館(原為動態保存,現為靜態保存),其他17輛被靜態保存于各地。
C11型是第一號國鐵型水櫃蒸汽機車C10型的改良型。公元1932年起15年之間由川崎、汽車會社,日本車輛,日立共生產了381輛,成為日本國鐵標準型水櫃蒸汽機車。C11型采用近代的焊接構造,成為沒有鉚釘的車體,更能使車重輕量化,使用于地方交通線客貨列車和調車。到公元1975年用于國鐵的C11型全部報廢。但是公元1976年在大井川鐵道公司線開始恢復動態保存運行。現在3輛于大井川鐵道、2輛于JR北海道鐵道和1輛于真岡鐵道裏被動態保存,另外47輛被靜態保存于各地公園裏等。
C11型基本資料
車軸排列 | 2-6-4 | 爐柵面積(平方米) | 1.60 |
整備車重(噸) | 66.05 | 全傳熱面積(平方米) | 103.00 |
動輪上車重(噸) | 39.39 | 水櫃容量(立方米) | 6.5 |
最大軸重(噸) | 12.40 | 煤炭裝載量(噸) | 3.0 |
動輪直徑(毫米) | 1520 | 鍋爐的中心高(毫米) | 2,465 |
汽缸直經×行程(毫米) | 450×610 | 全長(毫米) | 12,650 |
鍋爐壓力(公斤/平方厘米) | 15.00 | 全高(毫米) | 3,900 |
C56型是C12型的煤水車改進型,從1935年到1939年,川崎、汽車會社、三菱、日本車輛、日立等公司共生產了160輛。另有用于庫頁島和民營鐵路自己訂購的同型機車。第二世界大戰時,因戰事所需曾有90輛改軌1米軌距,被海運到東南亞細亞,行駛在泰國及緬甸。車體尺寸和性能與C12型差不多。1973年全部停駛。現在JR西日本和大井川鐵道公司線裏各1輛恢復動態運行,另外23輛在各地公園裏等被靜態保存。
C56型基本資料
車軸排列 | 2-6-0 | 爐柵面積(m2) | 1.30 |
整備車重(t) | 65.53 | 全傳熱面積(m2) | 74.20 |
動輪上車重(t) | 31.76 | 水櫃容量(m3) | 10.0 |
最大軸重(t) | 10.61 | 煤炭裝載量(t) | 6.0 |
動輪直徑(mm) | 1400 | 鍋爐中心線高(mm) | 2,450 |
汽缸直經×衝程(mm) | 400×610 | 總長(mm) | 14,325 |
鍋爐壓力(kg/cm2) | 14.00 | 總高(mm) | 3,900 |
C57型是C55型的改進型。從1937年到1946年,汽車會社、三菱、川崎、日立等公司共生產了201輛。另外用于臺灣鐵路的編號為CT270型。C57型采用箱型輪心。1975年,於北海道室蘭線為國鐵最后的客運蒸汽機車。C571現在JR西日本山口線恢復運行,C57180在JR東日本磐越西線恢復保存運行,另外34輛被靜態保存于其他地方。
C57型基本資料
車軸排列 | 4-6-2 | 爐柵面積(m2) | 2.53 |
整備車重(t) | 115.5 | 全傳熱面積(m2) | 168.8 |
動輪上車重(t) | 41.32 | 水櫃容量(m3) | 17.0 |
最大軸重(t) | 13.96 | 煤炭裝載量(t) | 12.0 |
動輪直徑(mm) | 1750 | 鍋爐中心線高(mm) | 2,400 |
汽缸直經×衝程(mm) | 500×660 | 總長(mm) | 20,380 |
鍋爐壓力(kg/cm2) | 16.00 | 總高(mm) | 3,945 |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因日本鐵路貨運量減少,貨運蒸汽機車大量剩余,而旅客用蒸汽機車缺乏。當時日本國鐵嚴格區分貨用機車和客用機車,并在日本經濟上沒有制造新型機車的能力。因此將剩余的D52型鍋爐與新制的C59型運行部分組合成了C62型。從1947年到1948年,日立、川崎、日立等機車製造公司共生產了49輛。C62型是日本最大的客用機車,用于主要幹線。1973年全部停駛。除了被動態保存于梅小路蒸汽機車紀念館以外,還有4輛被靜態保存在他處。也是首次以2C2(前輪2軸+驅動輪3軸+從動輪2軸)製作的旅客用大型機。
C62型基本資料
車軸排列 | 4-6-4 | 爐柵面積(m2) | 3.85 |
整備車重(t) | 145.17 | 全傳熱面積(m2) | 244.50 |
動輪上車重(t) | 48.23 | 水櫃容量(m3) | 22.0 |
最大軸重(t) | 16.08 | 煤炭裝載量(t) | 10.0 |
動輪直徑(mm) | 1750 | 鍋爐中心線高(mm) | 2,630 |
汽缸直經×衝程(mm) | 520×660 | 總長(mm) | 21,475 |
鍋爐壓力(kg/cm2) | 16.00 | 總高(mm) | 3,980 |
B20型是國鐵型號中最小的蒸汽機車而且是唯一的飽和蒸汽機車,而但沒有空氣制動、 裝 備蒸氣制動。1944年起三年之間由立山重工業和國鐵郡山機廠共生產了15輛。直到用調車,1972年停駛。2002年京都梅小路蒸汽機車紀念館的B2010號恢復動靜態保存,另外一輛北海道岩見澤市東山公園裏被靜態保存。
B20型基本資料
車軸排列 | 0-4-0 | 爐柵面積(m2) | 0.81 |
整備車重(t) | 20.3 | 全傳熱面積(m2) | 35.86 |
動輪上車重(t) | 20.3 | 水櫃容量(m3) | 2.5 |
最大軸重(t) | 10.86 | 煤炭裝載量(t) | 0.9 |
動輪直徑(mm) | 860 | 鍋爐中心線高(mm) | 2,000 |
汽缸直經×衝程(mm) | 300×400 | 總長(mm) | 7,000 |
鍋爐壓力(kg/cm2) | 13.00 | 總高(mm) | 3,150 |
9600型是日本國鐵自行設計的首列貨運煤水車式蒸汽機車。從1913年到1825年,在川崎、汽車會社等火車製造公司和國鐵小倉機廠共生產了770輛。另外用于臺灣鐵的路編號為DT580型。日中戰爭時,因戰事所需曾有249輛被海運到中國大陸。中國鐵路編號為KD5型或KD55型。9600型是用于日本全國路線貨物列車,最后用于調車。1975年全部停駛。現在44輛被靜態保存于各地公園裏,中國和臺灣還有保存著此機。
9600型基本資料
車軸排列 | 2-8-0 | 爐柵面積(m2) | 2.32 |
整備車重(t) | 94.85 | 全傳熱面積(m2) | 153.60 |
動輪上車重(t) | 52.73 | 水櫃容量(m3) | 13.0 |
最大軸重(t) | 13.41 | 煤炭裝載量(t) | 6.0 |
動輪直徑(mm) | 1250 | 鍋爐中心線高(mm) | 2,594 |
汽缸直經×衝程(mm) | 508×610 | 全長(mm) | 16,563 |
鍋爐壓力(kg/cm2) | 13.00 | 總高(mm) | 3,813 |
最後在現場還看到老師傅仍在盡心維護中
8620型是日本國鐵自己設計的第一號標準煤水車蒸汽機車。從1914年到1929年,川崎、汽車會社、三菱、日本車輛、日立等公司共生產了672輛。另外還用于庫頁島和台灣鐵路。台灣鐵路的編號為CT150型。它是最早替代歐美機車使用于幹線快客列車,新型機車登場后改成了地方鐵路的普客列車,1974年全部停駛。其后1輛被九州旅客鐵道公司恢復動態運行,但是現在已經停止運行。另外20輛被靜態保存于各地公園裏。
8620型基本資料
車軸排列 | 2-6-0 | 爐柵面積(m2) | 1.63 |
整備車重(t) | 83.30 | 全傳熱面積(m2) | 110.90 |
動輪上車重(t) | 41.50 | 水櫃容量(m3) | 13.0 |
最大軸重(t) | 14.35 | 煤炭裝載量(t) | 6.0 |
動輪直徑(mm) | 1600 | 鍋爐中心線高(mm) | 2,438 |
汽缸直經×衝程(mm) | 470×610 | 總長(mm) | 16,765 |
鍋爐壓力(kg/cm2) | 13.00 | 總高(mm) | 3,785 |
D51型是D50型的近代化改進型,屬於最通用的蒸汽機車。從1936年到1944年,汽車會社、日本車輛、川崎、日立、三菱等公司和國鐵機廠(苗穗、土崎、郡山、大宮、長野、濱松、鷹取、小倉)共生產了1,115輛。它是國鐵同一機車形式中生產量最多的機車。日中戰爭中1943年,曾有5輛這種機車因戰事需要而被海運到中國海南島。但那時已經戰爭激烈,很可能不到海南島。另外有些用于台灣和庫頁島。台灣的編號為DT650型。幾年后,有33輛被改造為客用C61型,6輛改造為次級路線用D61型。1975年全部報廢。現在1輛機車在JR東日本鐵道公司裏恢復運行,其他181輛被靜態保存于各地。
D51型基本資料
車軸排列 | 2-8-2 | 爐柵面積(m2) | 3.27 |
整備車重(t) | 125.7 | 全傳熱面積(m2) | 221.5 |
動輪上車重(t) | 59.56 | 水櫃容量(m3) | 20.0 |
最大軸重(t) | 14.3 | 煤炭裝載量(t) | 8.0 |
動輪直徑(mm) | 1,400 | 鍋爐中心線高(mm) | 2,500 |
汽缸直經×衝程(mm) | 550×660 | 總長(mm) | 19,730 |
鍋爐壓力(kg/cm2) | 15.00 | 總高(mm) | 3,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