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半年,才把剩下的無米樂之旅搞定,實在是太混啦!!今早才看到新聞說鉻污染有可能觸及無米樂,想想真是覺得可憐;崑賓伯認真的種稻,沒想到也會出事;不過就算真被污染,他們那群傢伙,應該也不會影響吧!!畢竟「無米樂」就是他們發明出來的ㄚ!!
位在後壁鄉墨林村菁寮191號的阮家古厝大約有200年歷史,屬於街屋形式的建築;它原先座落嘉義縣鹿草鄉頂潭村,是某林家望族的祖厝,傳了三代,因家道中落,歷經了六代2次遷徙,前後換了3個家族,當時林家舊識的阮家祖先阮主,擔心其古厝不保,且無能為力承購,就請同住在後壁的友人許遷先買下來;許遷利用拆遷的技術,就將宅第搬遷至現在這個位址。
之後,許家式微,阮主之子阮謙再以三甲水田的價錢購買,接手維護並且繼續經營中藥鋪並執業中醫師懸壺濟世。現在的主人為阮齊先生,是阮家第八代。
原本阮家已經頗有歷史意義,再加上菁寮村無米樂的推波助瀾,造就越來越多人到這裡參觀。古厝於2002年登錄為台南縣歷史建築,隔了一年又核定為縣定古蹟,由文建會撥款整修,才回復現貌。
古宅為閣樓式建築,佔地不大,建築面積僅三十六點六坪,其中完全由精密切割的木窗、樑柱、斗供接合而成;牆壁的雕飾精美、彩繪層次亦明朗。
全部木結構均由福州的杉木榫接而成,建築仍保有中原型式。木板上的山水、花鳥彩繪圖樣據屋主所述,屬日本明治時期風格。正門兩側為格扇門、裙板、腰華板都雕有花草圖案。
這位就是阮齊老先生。
地址:台南縣後壁鄉墨林村4鄰菁寮191號
電話:06-6621261
古時候的腳踏車可是有車牌的
擺滿了藥瓶的藥櫃
坐在那的就是阮先生
雕花的木隔屏,很漂亮
兩側山牆已重新整修
阮家的外貌
很可愛的Jeany
菁寮老街
菁寮在興盛時期共有4家自行車店,進成就是第1家也是規模最大的,黃協和先生於43年繼承家業,當時店內以武車(載貨)為主,另有阿嬤文車(淑女車)級跑車等;黃協成接手營運後,工作材料漸漸增多,所以他大多去鹽水新營等地向大盤商買斷進貨,當時也會有車販到店兜售零件,最佳時期一個月可以賣5~6台。
60年代因摩拖車的導入,使自行車業走下坡,銷售不佳;現在則以換胎跟換煞車為主樣項目;不過最近自行車風氣這麼興盛,或許可以考慮轉型一下!!
地址:台南縣後壁鄉墨林村4鄰菁寮67號
非常古老的自行車店
這一間乃是煌明伯經營了快半世紀的傳統手工棉被店。早年棉被皆用手工,做一床客人下訂單的被子往往要花上14個小時才能完成開棉、舖棉、彈棉、壓篩、牽紗、掄紗這些繁複的動作。夏天太熱,冬天太忙,還好現在有機器幫助一些過程,煌明伯才能輕鬆一點。
一件好的棉被可以蓋很久,十幾年絕對沒有問題,裏頭的棉花會遇熱膨脹,不會結成一球一球。
煌明伯當兵娶妻後原打算學修車,但當時修車學徒無法領薪還需自付餐費,因此放棄,後來小本經營百貨店由於當地消費易積欠貨款而無資金週轉也結束營業。由於岳父於白沙屯經營棉被店生意(岳父彈棉被技術來自-嘉義頭竹圍),因次跟著學彈棉被,27歲至今已度過數十年頭。棉被店生意冬天屬旺季,夏天淡季時也從事榨甘蔗汁的批發工作,此外也從事季節性的作物「破布子」加工批發生意。受到當時飲食型態影響,冰箱家電普及甘蔗汁銷路受影響另外媒體錯誤報導影響破布子的生意,目前這兩行業都停止生產。
目前經營狀況:
早期以手工彈棉被的方式,演變至今改用機械取代經營,有人預約參觀時,才會以手工的方式彈棉被。店內有各年棉被的樣式。無米樂紀錄片的關係,棉被店知名度提升,但當時生意仍與往常一樣,直到大批媒體及電視台的採訪,開始有遊客到訪菁寮,棉被店生意開始好轉。目前以棉被為主、稻作為輔,兒子則從是窗簾.地毯等裝潢。
煌明伯說:「日子有在過,心情嘛不差,安內就該滿足啊!」
地址:台南縣後壁鄉墨林村4鄰菁寮211號
很可愛的3輪車
很愛國的柱子
Jeany依舊可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