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逛完大埔墟等地後,我就來看看鼎鼎有名的黃大仙廟
方便的捷運系統,能把我一步就載到黃大仙門口
黃大仙祠現場有指引,可以告訴旅人參拜的順序
只不過你必須先到廣場的左手邊點好香後,再一路順著拜
基本上的的香爐不多,所以可以很快的參拜完,但由於我去的當天下著雨,加上廟本身並無很多遮雨設施,所以參拜的過程顯得有點麻煩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由非牟利慈善團體嗇色園管理。
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另亦有供奉儒、釋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
該建築被列作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同時是香港第一家獲香港政府批准舉辦道教儀式婚禮及簽發結婚證書的道教廟宇。
在1915年,位於廣東省、南海縣、西樵山的普慶壇的道侶梁仁菴道長及梁鈞轉道長把黃大仙師畫像帶來香港,先後在乍畏街及大笪地開壇闡教,後來再於灣仔大道東設壇安奉黃大仙師及開設藥店,
兩年後該處被火燒毀,又把壇遷移往灣仔海傍東。其後於1921年黃大仙師降乩啟示,命當時的道侶梁仁菴道長 往九龍城一帶相地建殿,道侶到竹園村附近一山,見靈秀獨鍾,便再扶乩請示仙師,得乩示「此乃鳳翼吉地」,
適合開壇闡教,遂決定於現址建祠,並於同年7月落成啟用。1921年8月,嗇色園正式成立,負責管理祠廟。黃大仙祠建成之初,原為私人道場,只供道侶及家屬入內參拜。
後來參拜善信漸多,及至1934年,園方礙於當時的廟宇條例及租地批約所限,不能再讓民眾入內,後經當時華人廟宇委員會委員周峻年向華民政務司請准,
才特許於每年正月初一開放讓善信入內參拜。至1956年8月21日,黃大仙祠才正式獲政府批准全面開放予善信參拜。
捷運出口一出來就到了
這是最外面的牌樓
同樣也有許多賣佛道教小物的店家
接著就入園了
按著指標走就不會出錯
接著就到上方的入口處了
記得先到左側點香
再依序參拜
正殿前的廣場是讓信眾祈求的地方
照順序一路往下參拜
位於大殿旁的三聖堂,供奉呂祖先師、觀音菩薩及關聖帝君。呂祖(即呂洞賓)是道教的神仙,觀音是佛教的菩薩,加上麟閣供奉儒家先師孔子,盂香亭供奉佛教之燃燈佛。
集三教神祇,故說三教合流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三聖堂內有楹聯以「嗇色」 二字為聯首:「嗇節有餘三教同源承一脈,色空雖幻眾生樂善自千秋」
主殿紅柱金頂、藍楣黃格的外觀,可視為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典型。主祭壇中央供奉黃大仙師之畫像,殿內亦供奉了護法神齊天大聖及地主。
主祭壇背後刻有一幅木雕,載述了黃大仙師得道成仙之事蹟。殿內牆壁更裝上儒、釋、道三教的木刻經文和圖畫,饒富意義。
也有月老喔
旁邊也有算命一條街
祠的四周,則是現代文明發展的見證
從心苑則是於1991年園方為慶祝70週年紀慶而建,取名自孔子曰「70而從心所欲」。苑內的長廊參照北京頤和園長廊興建;另有小橋、水榭、瀑布流水、人工湖兩個及各式各樣的小亭如方亭、圓亭、八角亭、扇亭等,別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