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因為隧道內部頂拱磚塊掉落而召開現勘會議,令我再次領悟到官字果真是兩個口,官越大,學問的確也是越大;在整路的現勘中,大官們滔滔不絕的訴說著他對磚塊掉落的見解,一下是受外力擠壓造成,一下又可能因為洞壁兩側受壓而造成頂拱變形;我說大官們,你們到底懂不懂何謂大地應力平衡?你們到底懂不懂何謂拱效應? 你們到底懂不懂何謂1次櫬砌何謂2次襯砌? 你們到底懂不懂2次襯砌的功用是啥? 你們到底知不知道確實很多襯砌勢僅裝飾用的,這就是無筋混凝土襯砌的真意,你們懂嗎;我說大官啊,你們不懂就不要裝懂,舊草嶺隧道之美就在於磚砌的襯砌,你們居然還想用噴凝土把它包覆起來,我的天ㄚ;把它包起來還有啥可看性,今天要不是我極力阻止,舊草嶺就在你們權力的操控下,變成一具灰色混凝土的結構,死氣沉沉;想到這,不知現今台灣還有多少可憐的古蹟歷建,成為這群大官手下的犧牲品。 

  

緣由

其實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灣民謠「丟丟銅」中的「磅空」就是草嶺隧道。

封閉了21年在8月初即將開放成腳踏車道的「舊草嶺火車隧道」。總長2166公尺幾乎是直線的舊草嶺隧道,在涼爽的隧道內只看見長長的一排日光燈直到無盡頭,腳下的鐵軌已經移除,只剩下石礫及堆砌出來的鐵軌意像。出隧道南口,進入石城聚落,聚落有許多老房子是以石塊砌成,相當有意思,在北口處,也已經有單車出租店。

歷史

日治以前,宜蘭地區與台北之交通因地形險峻因而路程耗時費力。日人統台後,因軍事及經濟等殖民需要,進行宜蘭線鐵路之舖設,全長 九十五公里 ,耗費146萬日圓,隧道工程由鹿島組負責,大正七年(一九一八年)於八堵、蘇澳兩端同時興工。
鐵路興建工程中以穿越草嶺山脈之草嶺隧道最為艱困危險,隧道總長二、一六七公尺,北側於大正十年(一九二一年) 十一月二十八日 著手,南側於同年 十二月十六日 開始。兩側均先以人工開掘,之後才用最新機器開掘。在開掘進度上,手掘北側126寸、南側33寸,機器開掘則北側159寸、南側57寸。隧道於大正一三年(一九二四)二月貫通,但因當年八月遭暴風雨侵襲,全線延至十一月完工, 十一月三十日 舉行通車儀式。民國七十五年一月宜蘭線進行擴建雙線工程完工後,另建新草嶺隧道,本隧道遂封閉閒置。

 

外觀特徵
北出口上方立有由「制天險」門額,表示地形之險惡,也顯示出當初興建此隧道之艱鉅;南出口上方立有由日人關東佑賀所立之「白雲飛處」門額,表示日本國力已飛抵蘭地。

內部特徵
舊草嶺隧道南、北端出口以厚4B之磚牆砌成階梯狀之外觀,形式雄偉。上方以石塊壓頂。隧道口以紅磚砌成圓拱狀,洞口高約5公尺,可容單線通車。

使用情形
為紀念因開挖隧道而死亡的日籍技師,特於隧道口設立「僱吉次茂七 郎 君之碑」紀念,但光復後該石碑被人以水泥塗敷表面,目前僅存依稀可見之字樣,令人惋惜。

 


南端出口已經變的非常漂亮


旁邊就是新線,阿福號正急駛而過


新的草嶺隧道



新,舊草嶺隧道

 

這就是制天險,實在看不出來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golf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