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MAP上看到的新竹車站

歷史

清光緒十二(1886)年,台灣巡撫劉銘傳,鑒於島內交通不便及鐵路對國防與

 

經濟發展之重要,奏准清廷興建台北至新竹間鐵路,遂於光緒十三(1887)年

 

開始動工,光緒十九年(1893年)完工通車,同年11月開始營業,當時每日行

 

車次數僅有6次,旅客人數每日平均約400人。位於今憲兵隊附近(公園里東大

 

路邊)的新竹火車站票房是最早的新竹站;日本據台之初曾因戰時而暫停營

 

業,到光緒卄二年(1896年)75日 恢復通車,站址遷移至今東大路與鐵道交

 

叉處北側,亦即今日的貨運站附近,日據時代稱之為『新竹驛』,站房面積僅

 

44坪 ,十分簡陋,但卻仍是台灣鐵路的大站。

 

昭和三年(1928年)增建右側辦公室,二次大戰期間曾遭盟軍轟炸部分毀損,

 

民國38年初才整建完成。民國55年為因應本線、支線貨運量激增與調車業務日

 

趨繁忙暨配合台灣肥料公司新竹場擴建後之運輸需要,擴建貨運站;民國58

 

6月完成起用,客貨運業務正式分開,以迄於今。

 

現有站房完成於大正二年(1913年)331日 ,是台灣西部縱貫線上現存日治

 

時代『長老級』的火車站,由日人松口崎萬長設計,和台灣總督府、台北新公

 

園內博物館都屬於同期的巴洛克式風格的西式建築;8735日 經「台灣省古

 

蹟評鑑審議會議」決議列為二級古蹟,復於87623日 經省府公告指定為省

 

定古蹟,範圍包含車站本體及與車站本體同寬之第一月台。 民國891012

 

鑒於站房老舊,年久失修,由內政部編列預算,新竹市政府發包整修,於 民國

 

901130日 竣工。

 

建築特色

 就外觀來看新竹火車站,正面大面突出的曲面特色,斜面的屋頂朝中央於四

方形的鐘塔上終結;此鐘塔四面皆可看到時鐘,為一大特色;橢圓形的窗戶、

希臘式山牆鐵柱、乳丁,柱頭軍人勳章等等,使得原本的建築,隨著巧妙的設計

而具有奇妙的動感。走入車站內部,在剪票口上方可看到典雅的神殿式浮雕鑲

在牆壁上,另有柱身凸出圓球如古鐘的柱子等,呈現出設計者對建築美學的觀

點。每年的331日 是新竹車站的站慶,八十多年的車站,伴隨許多人的

長。然而憂心的是,有可能像台中、台南車站,因地下化而面臨拆除改建的危

機,實際上許多被拆建的車站最後都變成單調的建築物,而新竹車站始終還是

表情豐富地屹立在那裡,希望大家能多關懷一些即將被拆除或改建的歷史性建

築吧!!

新竹車站設計者是當初任職於總督府鐵道部松崎萬長,建築樣式融合了部分巴

 

洛克建築樣式的風味,加上陡斜的複折式屋頂與老虎窗,同時在柱體,牆壁轉

 

角與開口部四周等結構應力集中的地方,加強石造的結實感,使得整體建築物

 

呈現繁複卻不失莊重,嚴肅卻又不失親和的建築風味來。設計者的巧思,使火

 

車站成為新竹的門戶與都市的地標。

 

 

 

資訊  

u        目前為一等站

u        除下行直達自強號1005次、1021次;半直達自強號1009次、1195次及北上直達自強號1120次,半直達自強號1188次外,各級列車均有停靠。

u        北部通勤電聯車的維修基地,也是西部幹線區間車的主要始發站之一。

u        內灣線於本站東北自縱貫線分歧,由於內灣線新竹—竹東段配合六家線興建與內灣線改善工程而暫時停駛,該線列車目前亦暫不行駛至本站載客,改以客運接駁。

 

 

相關解釋

巴洛克式建築  

巴洛克式的建築源於十七世紀的法國,當時法國是最強的國家,法王便透過官

方的宮廷顧問設計新的宮殿、教堂風格,於是充滿躍動的巴洛克式建築便逐漸

取代了缺乏變化的文藝復新式建築。

如何能分辨八洛克建築的特徵呢?最簡單的區分法就是:如果一棟建築採用許

多不規則的曲線或曲面,或是特意將一定的型態連續性截斷,然後轉換為別的

線條,則該建築大致上即屬巴洛克建築了。

鐵道分站等級

台鐵現行車站等級分為: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甲種簡易站、

 

簡易站、招呼站。該等級是根據各車站的營運收入、客貨運業務、運轉行車

 

和其他因素等為評定標準,作為其派員之標準。並非單純以客運業務作為依

 

靠。車站等級亦未是列車停靠之依據,這也就是為何台鐵有沒有旅客列車停

 

靠的一等站及沒有客貨運業績的一等站原因。本版本取自台鐵官方資料,如

 

有錯誤,一切以台鐵資料為準。

 

甲種簡易站、簡易站與招呼站之說明

甲種簡易站

簡易站

招呼站

未派站長,以附近大站為其管理站。有派站務人員賣票,站場可辦理列車交會、待避、閉塞之車站。通常是派副站長駐守該站,必要時可辦理就地控制。

未派站長,以附近大站為其管理站。有派站務人員賣票,但是不辦理列車交會、待避、閉塞之車站。

未派站長,以附近大站為其管理站。不派站務人員賣票,也不辦理列車交會、待避、閉塞之車站。

 

 

以下為一九六0年代,台鐵車站等級評定標準(取自臺灣省通誌卷四經濟志

 

交通篇):

臺灣鐵路各車站,係依照1.營業進款,2.客運業務量,3.貨運業務量,4.車站

 

與所在地環境四項因素評定其等級。每項因素各以一百分為滿分,內容規定

 

其詳,總分共為四百分。凡客貨運兼辦之車站。則以上述四項因素計分之總

 

和,為評定等級之標準。至專辦客運或專辦貨運之車站,則以營業進款與業

 

務量之和乘一點五倍,再加環境得之總和,為評定等級之標準。其評定等級

 

之標準如下:

 

車站等級

分數

說明

一等甲級站

300分以上

 

一等乙級站

250分以上

 

二等甲級站

200分以上

 

二等乙級站

170分以上

 

三等站

不滿170

 

簡易站

 

未有正式車站設備而設站房者

招呼站

 

未有正式車站設備亦無站房者

 

一九六0年代台鐵各線二等以上車站

路線

一等甲級站

一等乙級站

二等甲級站

二等乙級站

縱貫幹線

基隆、臺北、華山、新竹、彰化、嘉義、臺南、高雄、高雄港

八堵、萬華、桃園、竹南、員林、新營

板橋、鶯歌、中壢、田中、二水、斗六、斗南、隆田、岡山、鼓山

松山、樹林、竹北、大甲、清水、沙鹿、林內、大林、善化、左營

臺中線

臺中

豐原

苗栗

 

屏東線

 

屏東

鳳山

九曲堂、潮州、林邊、枋寮

宜蘭線

 

宜蘭

瑞芳、羅東、蘇澳

猴洞、三貂嶺

淡水支線

 

 

 

北投、淡水

內灣支線

 

 

 

竹東、內灣

東勢支線

 

 

 

東勢

集集支線

 

 

 

水裡

臺東線

 

花蓮、玉里、臺東

 

花蓮港、光復、關山

 

台灣鐵路管理局其實並無「通勤站」這個車站等級,而「三等站」確實是有,

 

「通勤站」其實就等於「簡易站」,通勤站的定義是方便旅客通勤上下班()

 

而設立該站,也就等於現在的「簡易站」等級,而電視上會說是通勤站,應該

 

是車站屬性用途,車站屬性用途和車站等級是不同的,車站屬性用途有:

 

客運用/貨運用/客貨運用/通勤用(4種屬性)

 

車站等級分為: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甲種簡易站/簡單站/

 

招呼站(7個等級)

 

而媒體會說是「通勤站」,應該是只車站屬性用途,但確將車站屬性用途與車

 

站等級混用,而讓許多觀眾混淆。則「簡易站」與「三等站」的差異主要差別

 

是在派員方面及該站之旅客營運量等來分級,簡易站派員方式是由臨近三等站

 

以上車站負責管理,並由管理站派人員至被管理站剪收售補票,但沒有站長及

 

副站長,則三等站是獨立管理,有站長一名及副站長兩名輪行車三班制,也會

 

有人員剪收售補票。

 

所以說近幾年設立的三坑/太原/大慶/大橋/嘉北/大村這6個車站的等級

是:簡單站;車站屬性用途:通勤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golf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